房产,代表的不仅仅是房产那么简单

前几天碰到一个在便利店工作的同胞。他7年前来自广州,一开始不习惯,现在很喜欢加拿大的生活,还在多伦多买过房子,前段时间行情好的时候又卖掉了,小赚了一笔。

他唠叨起广州的生活,移民初期本来割舍不下,经常回国,后来发现回国内发展不太现实,房价疯涨,在国内挣钱买房远不如在加拿大容易。加拿大的房子一旦买下来,地是自己的,房子坏了还可以重建,政府无权拆迁,中国的房子只有70年使用权,地是国家的,等你不在了,你的子孙后代就要被逼迁。

事实上中国目前的建筑质量根本熬不到70年,你30岁买的房子,基本上是可以陪你一起进棺材的。但是即便如此,中国的房价还是居高不下,很多老百姓祖孙三代倾其所有,举家借债也要买上一套房子,好像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,生活就没有意思,没有尊严。

这是华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,不管生活在哪个地方,有一处房产,就会平添你对那个地方的归属感。买房不只是买一个房子,而是买一个“家”。不管是蜗居也好,豪宅也好,只要是自己的产业,你就可以自豪的称之为“家”,尽管那个“家”你可能一年也住不上一次。房子就像孩子一样,是生命和希望的延续。

更何况房子之于我们华人的意义远不止传承这么简单。在中国,“户口”的限制仍然存在,它决定了孩子能上哪些学校,能考哪些大学,而房子,往往就是“户口”所在地。这个房子一定得是自有产权,租来的不算,所以大城市的很多高房价都跟周围的学校有关系,靠近名校的一般都是天价,哪怕房子本身已经破旧不堪。

房子同时还代表了社会地位。男的出来找对象,一般头一次见面就得交代自己有没有房子,房贷多少还可以先瞒着不说。不是有经济学家说中国的房价是丈母娘推高的吗?这话其实一点不价,勿论这是否属攀比之风,当母亲的谁愿意自己的闺女嫁人以后受委屈?有个房子,男人挣钱少点好歹有个窝,如果没个窝,就那俩工资不知道够吃饭还是够租房的,寒酸。

在中国如果手上有一套市中心的房子,哪怕是老到要拆迁了,你也离百万富翁不远了。很多人买房都做30年的房贷,花上30年去供一套房子,值得,它是留给退休后乃至子孙最实质的财富。一线城市的房价过去30年的涨幅远远超过30年来老百姓平均收入的涨幅。一把年纪不下岗算不错了,如果不是父辈留下一套旧房子,很多人其实终其一生也没能积攒下几个钱。

再来看加拿大,本地人拥有自有房产的比率远不及中国,政府的廉租屋帮了很大的忙,当然也有文化的因素在里面。但是在华人圈子里,买房依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。很多华人父母,不愿意以低收入家庭为邻,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“贫民区”成长,“孟母三迁”源远流长,再苦再累,也要住到私人物业住宅,然后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购房梦。

加拿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,必须严重依赖外来移民才能保证活力和竞争力,所以和中国一样,这里的房地产同样存在刚性需求,加上没有来自政府的所谓调控,加拿大房产对中国有产阶级的吸引力将会超过中国大陆。花同样的钱在加拿大买房子,不论产权、房屋质量和居住环境,都不可同日而语。更何况还买到了一个可以终身享用并且庇荫子孙的“家”。

中国近年再掀移民潮,移民的主体从过去技术移民变成了投资移民,作为本已投资移民占多数的温哥华,最近几个月房价受中国“热钱”的影响在疯涨,这连本地媒体都报道了,相信多伦多早晚也会接过这个接力棒。买不买房,已经不用考虑,需要考虑的是,买什么样的房。

 

House.jpg

上传:Sophie